通常认为,适宜的经商条件是公司持续经营与进步的基础,威海在此领域确实投入了大量精力,效果显著,使得许多有实力的项目选择在此安家落户。接下来,我们具体探讨一下威海打造良好商业氛围的具体做法。
对标先进找差距
威海近些年主动参照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衡量标准,并且对照国内外领先城市的最佳做法。借助这种参照,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。例如在部分办理事务的过程中,跟先进城市相比还有繁琐多余的地方。为此威海集中处理那些阻碍和难点问题,专门制定措施加以完善,比如在企业注册登记这个环节,去掉那些非必需的流程,让办事过程更加快捷,为经济活动主体减轻负担。
践行专业服务理念
威海着重强调“依靠商业伙伴吸引投资 + 真诚周到”,特意安排了专门的招商联络员。这些联络员凭借职业素养,为外来投资公司提供覆盖所有环节、细致入微的协助。比如,有家刚加入的外国公司,“联络员”会从项目早期的地点确定、公司登记,一直负责到后续的运作,始终进行点对点对接。企业因此体会到周到的关怀,提升了合作意愿,也带动了更多公司选择来这里。
打造良好产业生态
威海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前沿的工业设计,着力提升中间环节的供应链管理效能,并强化尾端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。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更精专的方向及价值链的上游迈进。譬如政府部门支持工业设计公司进行技术创新,以此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,改进物流配送机制,帮助企业减少运营开销。依靠这些措施,不断改善产业整体环境,促使各企业在优良的氛围中共同进步。
利用政策叠加优势
威海曾得到中韩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协作试验区、国家服务贸易开拓新局试点等多项先行先试的机遇。由此累积了对外交流的多种政策优势。日本软银的全球外包软件制作园之所以建在威海,正是因为这里是政策创新实践的场所。企业在此不仅能够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,亦可加入政策开拓的尝试,争取到发展的优先地位,因此许多高水准的项目都选择来这里落户。
构建国际物流通道
威海着力打造国际物流通道,积极推动威海与仁川的港口合作,研究中韩之间整车货运的新方法,确保威海到欧亚的货运列车持续运行。这样做让威海和国内外的商品交换变得容易。例如,货运列车的稳定运行,让威海的商品可以迅速送到“一带一路”的伙伴国家,增加了买卖的量。
打造开放平台载体
威海借助多个园区引领各项工程,构建优质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。其中号外资源网,综合保税区发挥带头作用,促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,服务贸易产业园则负责推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深入。此外,威海全面实施“链长制”,培养开放型产业的生态环境。预计在三年左右的时间,将建立起全面、广泛、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。
你在乎威海打造商业氛围的哪些做法,让你感受最深呢?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,请帮忙点个赞,也行转发给其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