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微企业的发展常常受到资金获取困难和高成本的制约,但桐城市的做法显示,运用恰当的政策措施,这个棘手的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。
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创新
桐城市财政资金的使用不再采用平均分配的做法号外资源网,而是集中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。比如,设立了专门的支持资金,针对企业2023年购买用于研发的关键设备,可以提供最高20%的财务援助,明显减少了企业的创新开销。这种方式使得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有力地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。
信贷资源聚焦重点领域
本地金融单位大幅增加了对生产建设、乡村发展等关键行业的资金支持。去年,全市工业领域贷款总额年增长超过三成,其中支持小微制造企业的无抵押贷款项目“创新融”的发放额度超过五亿元。银行工作人员积极走访生产园区,为需要资金的企业设计个性化融资计划,让金融资源高效地流向了需要的领域。
深入一线破解融资信息差
这项工作不是空洞的标语,在桐城已经变成了固定的制度。各个银行的管理者每个季度至少要去拜访五家及以上的小型企业,和它们直接交流经营中遇到的难题。二零二三年,仅靠这类活动就掌握了八百多项融资要求,超过九成半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,让金融服务的方便程度和客户的满意程度都大大增强了。
减税降费切实减轻负担
过去一年,桐城市一共减轻了经营主体的税费压力十亿四千四百万元,这笔钱对当地的企业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财务帮助。税务部门还设计了一个叫“政策直达”的小程序,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只要录入一些基础资料,系统就能自动找出他们可以享受的税收好处,这样就防止了企业因为不清楚政策而错过了好处。
专项资金助力产业升级
桐城市调配了4199万元各级资金,着重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链整合。本地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拿到了300万元扶持,用来购置智能生产设备,生产效能因此提高了25%。这种精准的资金扶持,促进了传统行业向高精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优化环境保障公平竞争
桐城市彻底扫除了政府采购环节中不明显的阻碍。政府公布了详细的限制目录。目录清楚表明,不允许提出与企业经营实力无关的资本规模、经营时间等要求。这样做保障了每家公司,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,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角逐。这一行动打造了更公正、公开的营商环境。
各位朋友,你们家乡实施了哪些有效措施,切实促进了你们公司的进步?欢迎在留言区讲述你们的实际感受,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启发,请多多点击鼓励。